打從我進建築系的同時我就知道這條路非常艱難,尤其在台灣,沒有太多選擇。研究所畢業後一段時間我更確定一些事情;雖然我對學習建築的目的早就訂好了,但我卻忘記訂下時程,以至於這個怎麼也學不完的科目讓我很難放手,最後我的目的被迫無期限的延期再延期。
在離開台灣建築圈一段時間後我開始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想回去。今天我如果是去賣雞排也有可能不想回去,
我一直覺得台灣建築學院的教育很棒,如果能拿去接國外的事務所應該會有很多強而有力的火花。在台灣,中生代走設計路線的建築師相當稀少,新生代就更不用說,整個環境對年輕有能力的設計者不友善,我認識許多設計一流的高手也都躲去當老師或是跳行了,到此,我更明白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整個大環境要我們這些願意為設計付出肝臟的人死;而我在離開台灣建築圈一段時間後我開始發現自己根本就不想回去。但今天我如果是去賣雞排也有可能不想回去,回去那個看不見未來的世界。
台灣的建築學派也不少,能跟業界可以接起來的就是很少,今天如果跟學生說你到外面事務所一切都要從頭來過又有多少人想留下來?如果自己去開業是當別論,但整個建築教育循環似乎都是鎖死的。今天我給A老師教,到A老師的圈子去實習成為A老師圈子的一份子,這個A老師的範圍就將我永遠鎖在這裡了。比如某個學生如果到了成大幫實習就不太可能再到台科幫裡面工作,於是設計能力比較好的學生跟著老師圈子的事務所實習並且就業,乍看之下整個設計生態是正常的,但這個圈子卻不會因此變大,全在自體循環、代謝。今天進了設計導向的事務所的那些高手,叫他們到商業事務所裡面去廝殺有多少願意?在台灣近乎80%都是這些商業事務所,而真正的高手卻幾乎留在設計導向的事務所中,它們沒有多餘的心力跟意願出來搏鬥,設計不難,可是要跟整個大時代較量卻是一件超難的事情。
大部分人進一般商業型態的事務所並不難,甚至想進建設公司當設計師都很簡單,只要有點CAD常識,都會被錄取,操3個月到半年就差不多,不僅圖畫得快,直接晉升為建築設計師都不是夢,外加習得一些萬用配置、套版、CO圖….等實戰技能;是的,最短只要三個月你就是建築設計師!你去O匠或O成還要繳錢還要被廣告騙,到這類事務所或建設公司它們還要付你錢!這就是台灣80%事務所要的人材。多會漂亮的圖或設計這些人沒興趣,深度哲理的建築概念這些人沒興趣,是否科班背景這些人沒興趣,有沒有理想他們沒興趣,這些人只對肝臟有興趣而已啊!!!
所以能出國的自然不會想留下,能教書的只好對學生的未來抱著希望,能跳行的大概都不會猶豫;剩下在台灣商業設計圈中搏鬥的少數設計流派菁英,他們才是整個圈子最後的希望,他們用生命撼動大環境哪怕只有千萬分之一的機會能改變台灣的建築生態,他們都願意捨命一拚。比起台灣那些建築大師我更敬佩這些默默在商業圈子戰鬥著的理想人,因為他們讓我看到自己其實只是個普通到不行的人,一個沒學過設計沒真正品嘗過設計的人。